首页 简介评论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出版获奖 艺术相册 交易平台 陶艺培训 艺术站台 视频 艺术北京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站台 > 徐松波

NO。04

本站共收录了 徐松波 的 25 个作品 上一个 下一个 NO。04简介
徐松波 - 简介 徐松波,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并任教于该系,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一工作室硕士研究生。2005年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讲师,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他对历史(尤其是汉唐文化)充满浓厚兴趣,也曾长期研习中国画。 徐松波 - 展览经历 徐松波1999年,作品《我们美好的生活》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美展。 2001年,作品《听秋》入选中国美协“世纪风情”美术作品大展。 2003年,《对视》系列作品参加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 2004年,作品《风》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年度创作优秀奖。 2004年,作品《广岛与核冬天》入选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作品《飞天梦想》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年度创作专业传承奖。 2006年,作品《C语的第36个片段》参加中日法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 2007年,松波画展——“偶and doll”,天津汇泰艺术中心。 徐松波 - 作品出版发表 2003年,《对视》系列作品录入《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画册。 2005年,作品《问天》及画家介绍录入《中国艺术地理丛书——燕赵卷》。 2005年,作品《春游图》、《古人行》、《无题》录入《高等美术院校装饰画新作——中央美术学院卷》。 2006年,作品《陆游造像》、《问天》等三幅及画家专版介绍发表于《美术大观》第一期。 2006年,作品《跨越雨季》发表于《装饰》第十二期。 2006年,作品《跨越雨季》、《折冲记忆》录入《中国当代艺术2006年鉴》 另,长期和《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博物》等杂志合作,发表各类插图作品近百幅。 徐松波 - 论文发表 2005年,论文《对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图像的思考》发表于《东方艺术》十二期。 2006年,论文《谈丙烯画创作中的技术性因素》发表于《美术大观》第二期。 2006年,论文《丙烯绘画述略——浅谈丙烯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发展传播》发表于《时代艺术》第一辑。 2006年,论文《丙烯画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发表于《装饰》第二期。 徐松波 - 创作及活动 2002年秋,带队中央美院壁画系三年级本科生赴敦煌等地写生考察,组织举办壁画系“02写生大展”,考察文章及作品多幅在《中国航空旅游》等杂志发表。 2003年,作为首期重点推介研究生在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网站进行介绍,并为人文学院史论系本科生作《漫谈壁画艺术》讲座。 2004年3月,以美术总监身份组织策划由《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及中央电视台共同合作的现代岩石壁画制作活动,cctv绿色空间、少儿频道相继播出。 2004年4月,和中国岩画专家陈兆复先生在搜狐网做岩石壁画专题谈话栏目。 2006年,随导师孙景波先生、王颖生和唐辉老师参与制作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壁画——成吉思汗陵壁画。 徐松波 - 作品风格 玄奘“失落与寻回——徐松波作品展”2009年5月16日至6月5日在北京环铁时代国际画廊举办,展出了青年画家徐松波20余幅作品,他的那种深沉历史感使画面超越了对历史的简单图解,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则赋予画面更为丰富的内容,构造出另外一种真实。他借助作品阐述了对当代艺术创作的观点与态度:“艺术创作本是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对艺术的探求如同画中那个身影——漫漫戈壁,踟蹰前行,空寂而充实,平和而自信……”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则很多时候缺乏对本土社会文化价值的认同。 以玄奘问道的精神历练人生 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艺术家徐松波的近作。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每幅作品中都有一个问道取经的和尚——“玄奘”。画面充满飞翔的意象,徐松波以“玄奘”为符号,使作品极具道问和反思精神。画面中,“玄奘”,这个独行的主角,在现代文明的废墟和碎片中漠然的奔走;而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机器则被定格在毁灭或失事前的刹那间,呈现了一种正在土崩瓦解的辉煌和壮观。在这里,令人容易产生联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各种具 《私语》(油画)体的符号和图景形式出现,它们漂浮在错乱的时空中,被艺术家像天外来客一般安排在一个看似合理的幻觉空间中。艺术家将这些东西挪用并置在一个个荒凉且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冷兵器时代的铁血与机器时代的理性混杂在了一起。对于创作中“玄奘”这一形象的选择,艺术家徐松波表示,这是因为自己对于西行取经者“玄奘”有着很崇敬的态度。面对当代艺术创作水平难以有新的突破,陷入瓶颈的状态,徐松波很认真地对记者说:“每个艺术家只有做一名以玄奘问道精神体验人生历练的行者,破除万难,坚持艺术创新方可取得“真经”。而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普渡大唐众生,我们应当植根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徐松波认为,盲目追逐西方艺术所谓的风尚其实是艺术家的自我消亡,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真诚和对自身文化血脉的深度清醒。[1]
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检索: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网 这里是艺术自由创作的世外陶园 
电话:13522062798  13522070220  13671054751
驱车路线:从京通快速、到通燕高速宋庄出口,向北约3公里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对面,即钞氏兄弟工作室  备案号:京ICP备2000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