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评论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出版获奖 艺术相册 交易平台 陶艺培训 艺术站台 视频 艺术北京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介评论 > 评论观点
专家学者评述钞氏兄弟艺术--“红色机器系列”
时间:2012/2/15 19:18:18 来源: 收藏本文章 打印本页


      “毛泽东号”:老火车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形象,钞氏兄弟这件作品的出现,就着实给人眼前一亮, 似曾相识,眼见其红锈斑驳、铁制嶙峋,让人息叹,启人幽思。当年我们不就是乘坐这样的火车离开家乡踏上建设者的路途的吗? 它所承载着的是新中国老一辈建设者挥之不去的怀旧情节。
       没有哪一种交通工具像老火车这样夹带着人们怀旧和忧伤的气息。但凡是乘坐或亲眼目睹过老火车的同代人们,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钞氏兄弟老火车作品把人们的记忆形象地留存凝固下来,不仅以历史的工业题材,让创作树立了一个时代的典范,而且也拓宽加深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力度。文\薄 清 

“红色机器”:红色机器现了观念和技法的统一,《东方红系列》又名“红色机器”,成为机械美学在中国当代雕塑中的一种独特表征。在钞氏看来:“东方红”是“红色中国”的代名词。自中国红色政权建立及巩固之后,“东方红”便以一个特定的符号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我认为这个系列的“东方红号”老火车最能够代表他们的艺术成就。“东方红号”老火车具有中国工业历史的肖像意味,它是一个超级特写,钞氏兄弟从工业废墟(同时也是红色乌托邦记忆)中萃取了蒸汽机火车头的特定形象,非再现性地通过体态、重量、色泽的变形,给出了毛时代集体主义的感性情态,与其说作品的震撼力来自形象的逼真,毋宁说,来自一种表现性的揭示,来自历史命运的自我反讽。文\岛 子

“东方红”系列之《拖拉机》:“东方红”是红色中国的代名词,是时代的产物。作品用一种写实的手法再现历史辉煌,一部分作品采用陶瓷材料,是因为陶本身具有的原始、古朴,加上泥土在熔炉烧炼过程中产生的神秘窑变效果,则更适于表现这一主题。正是有这种先前实践的积累和沉着精进的自信,使他们敢于挑战艺术的极限。文\薄 清 江
“东方红”:且看作品《东方红号》,这件破旧的拖拉机驾驶室的顶棚遮盖着防雨布,防雨布的四周均匀的、牢牢地钉嵌着的按钉已在悄悄生出锈斑,驾驶者早已离去,座位上被遗弃的布包仿佛尚留余温。它虽摆脱了劳作和重负,得以喘息,但它老了,不中用了,它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只剩下残破的肢体,伴随着它的风烛残年,抚摸着破败的车头,心生感叹,蓦然见到“东方红”这鲜红的标示,依旧夺目、依旧光艳,挣扎着向人们提示它那永不泯灭的骄傲-------
这些作品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现实”,一般的客观模拟,它具有肖像般的功能。因为有它经历岁月磨砺的风雨记忆。像这一类型的作品钞氏兄弟还有许多,如老屋、老城楼、老火车头、老汽车------这不禁使笔者要追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干的原来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回忆。钞氏兄弟用艺术留住了那一典型时代的典型物件,那种机械化作业给当时的劳作带来的欢乐和美好。他们用这种细腻入微的“笔触”通过现实的种种表象陈述着记忆的价值。文/宋伟光
     “红色机器”:钞氏兄弟出生在十年文革的中期,降生在红色的海洋之中,沐浴着红色阳光,在红色歌曲的伴随中而长大。所以,“东方红”就成了他们最深刻的记忆。“红色机器”系列则是他们更多理性思考的结果。
    他们从这些“红色机器”身上,解读出了那个时代的国家命运,感悟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与浪漫,也品味到了那个时代的悲情与壮阔,更慨叹于那个时代的无知与迷茫。他们用双手重新“复制”了这些红色机器,描绘了那些曾经的辉煌和此时不堪的破败,当我们面对钞氏兄弟这些“红色经典”之时,除了暗自赞叹他们娴熟的技巧,扎实的写实功力之外,可能更感到一种震撼,被那些锈蚀斑驳、萧索冷落所凝结的惨淡与衰落所促动……
文/陈培一
“东方红”拖拉机:今年六月在美术馆展出的《“东方红”拖拉机》系列让人耳目一新,作为文革时期技术象征的拖拉机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意义,不仅有着强烈的视觉张力,更赋予观者更大的思考空间。
文/黄春平


艺术简历 评论观点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网 这里是艺术自由创作的世外陶园 
电话:13522062798  13522070220  13671054751
驱车路线:从京通快速、到通燕高速宋庄出口,向北约3公里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对面,即钞氏兄弟工作室  备案号:京ICP备2000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