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评论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出版获奖 艺术相册 交易平台 陶艺培训 艺术站台 视频 艺术北京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介评论 > 评论观点
钞氏兄弟的“陶”之涅槃
时间:2012/10/20 22:15:25 来源: 收藏本文章 打印本页

                                                                                                          文/丁慧    图/钞氏兄弟

钞氏兄弟简介:钞子艺,钞子伟;双胞胎兄弟,职业艺术家。河南南阳人,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艺术系,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导语:“陶”这种材质,从泥土中来,经过人为捏制再经窑的高温烧制,天然淳朴,极接“地气”,所以更多地被传统手工艺者所驾驭。而作为当代艺术的呈现媒介,它有其难以把握的技术要求,和难以琢磨但又充满惊喜的特质。在以陶为媒的国内当代艺术家中,钞氏兄弟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

正文:
不解之缘来自儿时
    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钞氏兄弟小时候也是玩着泥土长大的,和“陶”这个材质的不解之缘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整个家族上到父辈祖辈都是做陶的,只是家族做传统的陶,以器具为主。如此,他们俩开始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跟着父辈做东西,自己拿着泥巴随手就能捏只小猫小狗。
长大后,他们共同对画画产生兴趣,系统而专业地学习了美术,因为对“陶”这个材料接触得多,自然而然就善于使用陶,再把陶这种传统的媒介渐渐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98年他们从河南来到北京,刚开始很难,到了03年开始自己做工作室。这期间在中央美院的雕塑工作室系统待了几年,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让钞氏兄弟更多了解当代,以及陶作为媒介的形态,并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开始把陶从传统的工艺转向当代的创作。“童年家庭的影响,很容易让我们又回来,用陶来做作品。” 对待陶,钞氏兄弟说,“小时候是好玩,渐渐地变成了持续到现在并将继续走下去的兴趣。”

“陶”具有神奇的特点
    “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自古以来人们对陶都非常的重视,国外对中国的认识也来自陶,实质上我们是个陶瓷大国。钞氏兄弟介绍道:“中国从石器时代就有了陶,特别是到了元明清的陶非常厉害,只是近现代开始衰落了。”他们从传统的地方来,吸收当代的艺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们说,“我们的日常用品很多都是陶瓷的东西,无孔不入,碗、洗脸盆、杯子、花盆、马桶、菜刀、茶具,衣食住行,生活中任何用品都能用得到。而且陶对人体没有伤害,相比其他一些材料,它本身不可能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衣架、耳环、衣服配饰、U盘等等,都可以通过陶来装饰和点缀。
和“陶”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他们对这种材质的热情不减。“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特别喜欢,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用这个材料做作品,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们越做越有兴趣。因为它的神奇之处,我们可以烧出门楼的木头的颜色,后来烧蒸汽机、拖拉机时把金属的颜色又烧出来了,在烧鞋子时又能把布的质感给烧出来,每次挑战都是对我们思想的激烈提升。陶不仅仅对我们是质感、观念的挑战,当你真正驾驭这种材料,它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它可以做成任何的材质任何的质感。陶也有局限性,但是你玩熟了它,它也就突破了局限性。”
    在这对艺术家兄弟的眼中,“陶”具备其他任何材料比不了的效果,比如颜色不容易掉,但铁、不锈钢、木等都不行,它们不仅会褪色且会自然融化,而一个陶作品可以存放20万年。因为它经过了1200-1300度的高温,所以就耐酸、耐碱、抗腐蚀,而且经过火的高温之后,它就很难风化。像中国的考古,唯有陶瓷品经过出土之后还是完好无损的,它唯一的缺陷是不能经受硬物的撞击。但只要不经过人为的破坏,都可以很好保存。
    “陶”是具有历史积淀的材料,它和这对艺术家兄弟关注的问题、经历有着密不可分关系。“我们觉得泥性的力量在我们的作品里是不会枯竭的。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用陶,就是希望能做到一个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材料的空间非常大,在这里面也找到了很多可以表现的东西。”
用陶制作品来诠释时间的痕迹
钞氏兄弟的工作室现在在北京的宋庄,这里不仅有存放展品的空间,更有他们请来专业的制窑师傅和自己打造的液化窑,还堆放着从天南海北运来的泥巴以及自己搭建的工作台。
很多泥巴都是拿回来之后,他们还要自己配,因为不同的泥巴有不同的特点,有些黏度比较大,有些颜色需要调,有些耐高温,有些不耐高温,所以把这些泥巴混到一块,它就综合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就能达到他们的需求。“陶”这个材料有泥性的特点,他们分享道:“泥巴被我们捏过后,它保留了泥巴本身的痕迹,这些裂痕是自然的裂痕,不是经过人为的雕琢,泥巴自身展示的这些东西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如果被刀刻过以后,人为的痕迹就太强。”他们烧制的作品通常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颜色,这是在制作完后通过烧制的过程出现的,钞氏兄弟称此为“上帝造物”,因为这些不是人为控制的,是由火来控制的,这个陶就如凤凰烈磐、浴火重生,陶通过燃烧之后,产生很多神奇、奇妙的变化,“我们在烧制之前也不知道是什么效果,有可能烧坏了,出窑的时候就没了,也有可能是惊喜。”
在陶这种材质的辅助下,钞氏兄弟的作品从古城、天坛、大宅门楼、古塔、沉船、各种老物件、废旧军鞋,到老爷车、蒸汽机、东方红拖拉机、飞机残骸,再到车祸、四川地震,这些看似遥远的往事,因为他们手上的作品,凝固成了值得珍藏的旧日时光。泥、火、釉的多重变奏,在他们手中脱掉传统的外衣,蜕身成了重温历史记忆、反思人文精神的实验性探索。
他们早期的作品是做传统的门楼等正在消失的传统建筑,以及蒸汽机、内燃机等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物件。《东方红》是钞氏兄弟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为中国时代的缩影,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产物,它有红色中国的精神在,从中国农业到机械时代的转变,也是中国人身份的转变。”这样的作品通过“陶”来表现,钞氏兄弟认为可以把中国历史的精神浓缩在里面,“一种沧桑感、历史感,它也表现人类的战天动地、战胜自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材料表现这个题材更为有意义,陶本身是中国固有的材料,通过它去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物件,更具一种精神和象征。”他们作品里展现的时代,许多也是钞氏兄弟自己经历过过,是他们有感而发之作,他们是想把时间的痕迹通过作品来呈现出来。

并不轻松的烧制过程
但是毋庸质疑,利用整个的窑来烧制作品,制作需要全方位的艺术修养和技术难度,也有很多意外。有可能烧好多次才能烧出来一个成功的作品,而一个作品光做要花几个月,烧要好几次,且在制作和烧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干湿度,估计要准备半年以上,所以周期很长,而且干燥的过程容易干裂,技术难度特别大。
    很多时候他们是靠经验来控制烧窑的过程,期间失败的经历太多了,烧失败时,很无奈和沮丧,特别是做新作品时,有时烧了几件还成不了一个,要面临新的挑战。“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成功的几率会高。但在失败中也有烧出很神奇的效果,这就是它的神秘和挑战性。”
他们把每一件作品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出窑就是诞生的那一刻。“每次揭开窑前的心情,是焦灼和期待,又怕它烧坏,又希望它烧好,每一窑都是这样。陶就是这样,永远是不可预见的,只有在打开窑炉那一刻,才能感知作品的当下。这也是很多人想去做,但是挑战不了的问题。”
在钞氏兄弟看来,他们更多是通过陶来感受生活,他们从这个材料中也收获了很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更关注生命、关注生存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社会问题,要从人的自身来思考的。
钞氏兄弟是这么总结自己与“陶“为伴的艺术感悟的:只有经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只有经历“土”到“陶”的烈火熔焰,才能华彩照人;只有经历“裂∕变”的过程,才能释放巨大能量;只有经历“作茧自缚”到“破茧化蝶”,才能完成华丽蜕变;只有经历“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
艺术简历 评论观点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网 这里是艺术自由创作的世外陶园 
电话:13522062798  13522070220  13671054751
驱车路线:从京通快速、到通燕高速宋庄出口,向北约3公里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对面,即钞氏兄弟工作室  备案号:京ICP备2000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