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评论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出版获奖 艺术相册 交易平台 陶艺培训 艺术站台 视频 艺术北京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介评论 > 评论观点
中国现代陶艺家四代群体现象
时间:2015/3/5 18:52:17 来源:http://www.nowtc.net 收藏本文章 打印本页

中国现代陶艺家四代群体现象

2014-7-9 08: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4| 评论: 0

 
摘要: 回到陶艺批评的参照对象上,现代陶艺的界定问题在学院派与民间派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学院派倾向现代陶艺是与现当代陶艺同步的前卫陶艺,这部分大多发生在陶瓷产区之外的学院派周围,也多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且居住 ...
 
 

回到陶艺批评的参照对象上,现代陶艺的界定问题在学院派与民间派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学院派倾向现代陶艺是与现当代陶艺同步的前卫陶艺,这部分大多发生在陶瓷产区之外的学院派周围,也多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且居住生活的陶艺家群体。这些陶艺家身处现代陶艺潮流的最前沿,接受着西方及国内现当代陶艺思潮之影响,甚至这些陶艺家在都市美术馆层出不穷的展览中已经深谙形式法则的创造性。对这批陶艺家而言,作品最重要的方式仍然是借助于陶艺媒材的形式来达到与现当代陶艺思潮相抗衡的一种观念。美术理论家杭间先生称之为“观念陶艺”。即是这类陶艺的观念性及叙事性呈主流方式,其中仍然潜杂着唯美形式的陶艺风格作品。观念类型的陶艺所承载的现代陶艺样式多为雕塑样态的陶艺作品,其溯源在中国陶瓷史上元素不多,古代陶俑及动物俑均为墓穴陪葬品,对现代陶艺雕塑样态影响不大。可以说真正对中国现代陶艺雕塑样态起牵引作用的是西方现代陶艺思潮,尤其是马蒂斯、毕加索、米罗、达利等西方现代大师们纷纷参与陶艺创作,成为现代陶艺家们新型创作方式的巨大样板。加上日本以八木一夫为首的走泥社,美国以彼得·沃克斯为首的奥蒂斯革命等陶艺专业团体的引入,更给中国陶艺雕塑样态群体中的陶艺家们一种明晰的样板模式,纷纷以陶艺展览、陶艺运动、陶艺革命等方式来宣扬中国现代陶艺的诞生。这种文献背景方式就使得全国美术专业院校雕塑系热衷于采用陶瓷材质的师生们成为首批现代陶艺的创作群体,在划分的同时也将一部分在陶瓷装饰上有影响力的老专家纳入。如中央美术学院的钱绍武、孙家钵、刘士铭、周令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梅健鹰、高庄、郑可、杨永善、陈若菊、陈进海、韩美林;浙江美术学院的邓白、陈淞贤;广州美术学院的谭畅、高永坚;湖北美术学院的刘政德、李钢、李正文;贵州的尹光中、田世信;石湾的刘传;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胡献雅、黄美尧、施于人、周国桢、尹一鹏、姚永康、郭文连等陶艺家成了中坚力量。雕塑样态的现代陶艺群体作品一经出现,迅速引起了现代陶艺界的反响与共鸣,也与当时盛行的85思潮合流,成为一股陶艺界的新风尚,也给当时77、78级陶瓷专业的毕业生指明了今后创作的方向。按照这类时间线索划分老、中、青三代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八五思潮这一批中坚力量应属于第一批现代陶艺家群体;以1977、1978级至20世纪80年代陶瓷专业的毕业生为中坚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陶艺创作的艺术家成为第二批现代陶艺家群体;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陶瓷专业毕业生为中坚力量,在21世纪初期进行陶艺创作的艺术家成为第三批现代陶艺家群体;21世纪前十年各大陶艺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陶艺家组成了第四批现代陶艺家群体。

 

 

第一批现代陶艺家群体的造型基础非常深厚,大多都有雕塑功底,很多都有代表性的城雕作品,甚至都常在全国雕塑作品展上获奖。这部分陶艺家的动手能力强,和西方陶艺家的经历很相似。之前的摸索偏重于陶艺成型技术的考量,诸如泥性构成、釉料配制、烧成演化等。他们都是以古代陶瓷艺术品为学习对象,因而他们的陶艺作品有着浓厚的东方民族审美情趣,但由于大多数作品过于倾向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时代的印记感很是突出。值得肯定的是,在构筑中华民族陶艺意识形态格局上,第一批现代陶艺家们的作品仍然值得关注。

第二批与第三批现代陶艺家群体的特点非常鲜明,也经常在一起举办活动。第二批陶艺家群体比第三批陶艺家群体的基本功更全面、扎实,相对而言传统而保守。但第三批陶艺家群体活跃性很强,大多具有海外游学背景、经历,视野开阔,富有进取精神。综合而论,第二批、第三批陶艺家群体如今也是活跃于中国陶艺界的主体,这部分群体西化创作背景比较突出,尽管大多数陶艺作品都采用传统文化资源的题材进行现代演绎,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作品中读出与中国传统文化境遇有很大的分野。他们创作陶艺作品延续性很长,并通过不间断的展览、文化交流、媒体宣传使得现代陶艺辐射面达到了最大化,也使得现代陶艺交流真正走向了国际化的平台。这批陶艺家有石湾的梅文鼎、曾鹏、曾力;中央美术学院的吕品昌、秦璞、夏德武;中国美术学院的刘正、周武、孙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郑宁、白明、李正安、邱耿钰、章星、王建中;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朱乐耕、宁钢、何炳钦、黄焕义、李见深、吕金泉、曹春生、金文伟、黄胜;湖北美术学院的张晓莉、陈君;南京艺术学院的陆斌;四川美术学院的唐英;广州美术学院的左正尧、张海文、张温帙、魏华;山东艺术学院的远宏、耿大海、薛慧志;青岛大学的许雅柯;鲁迅美术学院的刘宏伟;上海大学的杨建平、陈光辉;广西艺术学院的何镇海;西安美术学院的陈琦;华南师范大学的黄雅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伍斌;桂林的于长敏等。其中第三批陶艺家开始逐步担任各高校陶艺专业的负责人,使陶艺教育及创作推广的舞台将更加宽广。第二批与第三批现代陶艺家群体通过陶艺展览、陶艺交流会议等活动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群体关系,在十多年的活动当中,陶艺家们因自身的教育背景和年龄增大、地位稳定之因素,知识链很难再有太大的更新,各类行政事务和教学活动耗去大部分精力,致使部分陶艺家们的作品在各类展览中重复出现。陶艺展采用提名制和按地区分配名额制,使得第二批、第三批陶艺家群体机会过于集中,失去了竞争和忧患意识,也导致了现代陶艺创新性和讯息感停滞的创作现状以及后继人选乏力之状况。

第四批年轻陶艺家群体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重庆、景德镇等地,且流动性强,常奔波于城市与产区两地之间。他们接受了更为全面的现代陶艺教育,和其他现代陶艺门类交叉性强,常打破陶艺门类展,以综合现代陶艺的面貌参与当代现代陶艺中的各种群展。他们地域性活动比较突出,有明显的现代陶艺组织意识,常常以某地或某种流派为渊源举办展览,但跨区间陶艺群体间的交流较少。从陶艺技法而言,这批陶艺家并没有太多的束缚,面貌性不强,甚至过度依赖于产区陶瓷工匠来实施方案,从而使陶艺作品因倾向于话语性而失去了某种过程感与个性特征。

总体而言,这部分陶艺家群体逐年不断扩大,陶艺作品和生活间关系日益紧密,表现手法愈加多样化。代表性的陶艺家有北京的钞子伟、钞子艺、七月流火、Z67、郅敏、王东、王宁;上海的谢东、王海晨;杭州的吴昊、胡军、刘浪青;武汉的李勤、李纯、李磊、张琪;重庆的欧阳昱伶、尧波,西安的杨志、黄梦新、刘训立、李黎、刘谦;昆明的吴白雨;沈阳的王妮娜;景德镇的张婧婧、刘海峰、孟福伟、刘颖睿、赵兰涛、冰蓝公社,等等。

这四类从陶艺雕塑样态属性划分的陶艺家群体,在国内学院陶艺界取得了一定的认可度,也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自我规范,并且有了固定性协会和组织形态来维持这类群体的常规性的展览或者一些特定的展览。比如中国美协陶艺艺委会的成立,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大美术学校陶艺专业的负责人和前三类比较突出的陶艺家代表,该协会力推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展和全国首届陶艺大展,也展现了该协会此类的评价标准。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现代艺术学院每两年举办的杭州陶艺双年展也是青年陶艺群体展现的主要平台,广东美术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的一系列陶艺展也曾经推出过一批优秀的陶艺家作品。由中国美协陶艺艺委会主任韩美林先生主办的《中国陶艺家》杂志也长年用大量的图片、篇幅来介绍西方雕塑类陶艺作品,以及国内受此影响下的陶艺思潮变迁反映出的导向问题。景德镇陶瓷学院过去由秦锡麟先生主办的《中国陶艺》杂志也对此类型的陶艺家做过重点报道,《雕塑》杂志也有现代陶艺专栏,《美术文献》也曾出版过三辑现代陶艺专刊。

 

这四种类型也是中国许多陶艺家撰文与出版著述的主体对象,台湾陶艺界的宋龙飞、杨文霓、邱焕堂、刘镇洲、孙超、谢东山、叶文、陈品秀等都是最早一批对陶艺理论著述与推动的实践者。20世纪90年代之后,内地也出现了一些为现代陶艺撰写专文的重要的现代艺术批评家,如易英、皮道坚、范迪安、贾方舟、孙振华、杭间、尚辉、殷双喜等。虽然这些批评家并没有过多的对于现代陶艺给予持续的跟踪与关注,但从现代陶艺的学术型而言,学者和批评家们都持以肯定态度。还有些如陈池瑜、吕品田、李砚祖、方李莉、陆军、徐沛君等艺术史学者都长期关注和撰写近现代陶瓷艺术有关的著述和评论文章。陶瓷产区也出现了一批开始从事陶瓷作品评论工作的学者,有吴海云、陈雨前、吴大选、吴本荣、曹春生、漆德三、曹新民、刘新元、毛增印、刘志国、张海国、周光真、伍斌、于长敏、杨志、阎夫立、陈文增、李少颖、王洪伟、吴白雨等。从学院派本身来看,有它的实验性及学术的标杆意义,甚至它给外在的现代陶艺圈提供了很明确的信息。但产区的民间派对现代陶艺的定位却是另外一种天地,我没有来到景德镇瓷区之前,也认为这种分类标准是现代陶艺的唯一性。后来随着调查的深入也开始对这种分类有种质疑,因为身边真正去做现代陶艺的人并不多,即使在学院内,很多原来被称为现代陶艺家的同仁们后来都放弃了坚持做陶艺。这种可能牵涉到以何种视角来观看现代陶艺,如果是从国内美术院校陶艺专业共性来看现代陶艺,有可能是偏向于雕塑形态的观念陶艺;如果是从陶瓷产区来看现代陶艺,它可能是种变动的概念,它过去可能会追随现代思潮,今日或许对传统做更多的梳理;如果是从大众审美欣赏来看现代陶艺,有可能没有诸多条框,只要能代表今日审美生活变化的陶瓷艺术品皆可。尤其是新一批的产区代表性的陶艺家们更多游走于传统审美趣味与现代主义美学理念之间,现代陶艺即是传统陶艺的现代化这一观念非常盛行,他们认为现代是依生于传统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包括台湾产区的陶艺家也认为现代陶艺的现代既是传统的派生,又是中与西的融合。

 

作者简介:张甘霖,1980年生于江西鄱阳,200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编著者。曾任《江西美术》责任编辑,《中国陶艺》杂志编辑。江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陶艺批评学》《尼西土陶》《版画与陶瓷的交流》等著述出版。主持参与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并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西省第十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级奖。同时获得全国大学美术与设计作品展优秀论文奖,“博山杯”中国陶瓷艺术琉璃大会论坛优秀论文奖。曾参与策划2004年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2007年中国美术馆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作品展等十多项陶艺展览。曾获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课程教学最佳奖。并为北京市教委、北京电教馆大型电视教学片《景德镇陶瓷艺术》主讲人。

艺术简历 评论观点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网 这里是艺术自由创作的世外陶园 
电话:13522062798  13522070220  13671054751
驱车路线:从京通快速、到通燕高速宋庄出口,向北约3公里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对面,即钞氏兄弟工作室  备案号:京ICP备2000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