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尚美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启幕,展览由北京丰台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和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联合承办,以“汽车科技”与“当代艺术”相融合的创新形式,呈现出动静结合的艺术魅力,是北京汽车博物馆跨界办展理念的又一次体现。
当天出席开展活动的嘉宾有丰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晓辉,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艺委会主任魏小明,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霍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鹤,博物馆专家、独立策展人杨玲博士,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杨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任世民,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马文甲,参展艺术家柳青、罗幻、徐国华、景晓雷、王立伟、窦付坤、齐佳铭、于忠清、钞子伟、张升化、崔叶子等。
本次展览以“尚美华章”为主题,展览由博物馆专家、独立策展人杨玲策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马文甲作为学术主持,以提名展和邀请展的有机融合,展览邀请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32位艺术家,展览展出他们最具代表性或专为本展制作的40余件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新时代中感悟到的韵律之美、动感之美,从多个角度展现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和中华民族崇尚美好的初心,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杨蕊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致辞
博物馆专家、本次展览策展人杨玲博士致辞
北京汽车博物馆副馆长刘井权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嘉宾在3D打印的汽车模型上签名
青年艺术家唐果表演行为舞蹈作品《叠叠不休》
参展作品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文化、汽车文化和当代艺术等题材。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参展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塑像作品被铸成一只鼎的造型,内刻《道德经》,以显示老子的虚怀若谷与满腹经纶,体现中国文化的和谐与包容;张升化《向风》为动态雕塑,以自然风为动力,驱动作品运动。作品主体阵列双排翅装结构,在前端螺旋桨的推动下,构造为波浪飞翔的姿态。底部结合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斗拱样式进行支撑,斗拱又异化发展为舒展的流线形态,在满足支撑作用的前提下提升美感,将中国传统技艺、当代科技与艺术审美完美融合;钞氏兄弟创作的《东方红》、《解放》是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寄托着中国老一辈拓荒者的希望,同样承载着这一时期的建设者的梦想,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金典参展的作品《京剧乐器互动墙》,选择了传统京剧乐器,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识别观众对墙面乐器图案区域的弹拨、击打触碰,给予视听反馈,作品结合体感互动、物理交互、多媒体空间等前沿性、实验性的体验形式与戏曲艺术的视听相结合,展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展览坚持了文化的民族性、人民性、创造性,饱含文化责任与文化理想的作品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
媒体见面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唤起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博物馆在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塑造中华文化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要承担起服务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责任。这也正是北京汽车博物馆跨界举办艺术作品展的初衷,通过塑造经典展现文化自信,为观众奉献一场艺术想盛宴,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介绍。
展览现场
“尚美华章”艺术作品展从去年就开始酝酿,杨玲博士的策展团队着重关注博物馆的空间建设,而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建筑恰恰对于策划艺术展是一种挑战,异形建筑、中空挑高、多种光源……杨玲博士强调:“来到博物馆内,看到的不只是建筑,也不仅是展品,最主要的是一个文化氛围,它包括文化记忆、文化故事,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应该包括当代文化,整个文化的脉络,通过这样的艺术展览一一呈现。”
户外展览现场
北京汽车博物馆展品
“策划‘尚美华章艺术作品展’对于北京汽车博物馆是一次展览创新尝试。”杨蕊馆长说,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北京汽车博物馆从全国5000余家博物馆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2019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本着在文化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展览主题深刻突出了中华民族“尚真尚善尚美”的初心,展览形式新颖、题材多元、材质多样,作品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又有对当代艺术的解读,现场观众深刻体会到经典艺术的魅力。同时,展览也从多个角度传播中国精神,展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庆祝伟大祖国七十华诞。
参展作品
(按作者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作品作者:陈辉
作品名称:《石-屹立》
作品尺寸:430×220×10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8年
创作说明:雕塑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假山石为原本,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假山石历来是传统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寄情于山石是中国人文化血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现代艺术转换,对假山石进行机械的分割,材料的转换。体现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解构。
作品作者:钞氏兄弟
作品名称:《东方红》
作品尺寸:200x112x120cm
作品材质:陶
创作年代:2018年
创作说明:“东方红”又是“红色中国”的代名词。自中国红色政权建立及巩固以后,“东方红”便以一个特定的符号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而东方红拖拉机就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它也寄托着中国老一辈拓荒者的希望。同样承载着这一时期的建设者的梦想,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红色机器东方红系列》中创作的东方红拖拉机、蒸汽机老火车、解放车便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至今有的依然能在城郊和偏远地带见到它们的身影,如今或静静的躺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或早已回炉变成废铁了。谨以此作品纪念那些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热土上的父辈们……
作品作者:钞氏兄弟
作品名称:《解放车》
作品尺寸:144x55x60cm
作品材质:陶
创作年代:2006年
作品作者:崔叶子
作品名称:《Yourpretty》
作品尺寸:180×80×80cm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17年
创作说明:运用艺术家本身可操控和掌控的科技技术,加上特定的材料与观念,最后呈现出一种类似于“低科技”的艺术作品。对大众来说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很深奥,又难懂。动态雕塑很好的把科学与艺术以恰当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吸引观众主动走近与作品发生互动与思考的雕塑艺术。
作品作者:邓柯
作品名称:《朱载堉与乐律全书》
作品尺寸:96×71×40cm
作品材质:树脂着色
创作年代:2015年
作品说明:《朱载堉与乐律全书》所表现的是一位杰出的乐律学家,这一主题与音乐和律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认为在雕塑作品中的音乐性、诗性,是本体语言以外的魅力所在,它们使作品的场域得以扩大,观者的思绪得以外延,就如同将音乐与诗情凝聚于实在的形体中,经由对空间的经营,推向更为深远的纵向和横向的时空,漫延开去,依稀回响。
作品作者:董书兵
作品名称:《大地之子》
作品尺寸:440×225×135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6年
作品说明:我喜欢表现婴儿,因为我在婴儿身上看到了种种矛盾的混合。婴儿是柔弱的,但同时也精气充沛、和气醇厚,在他们的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命蓬勃的希望。婴儿之心,是纯洁无暇和没有杂念的象征。摆脱纷扰嘈杂的现实世界,去追求婴儿般的纯真与淳朴,这是蕴含在我作品中的另一层深意。
作品作者:窦付坤
作品名称:《汽车·汽车 》
作品尺寸:120×50×50cm
作品材质:太湖石
创作年代:2019年
创作说明:利用天然太湖石多孔洞的特性,与工业器物进行强有力的碰撞,让作品有了历史的痕迹,如出土文物般斑驳,从这些“文物”中可以回望过去、反观当下、映射未来。
作品作者:冯崇利
作品名称:《竹痕-8》
作品尺寸:135×26×75cm
作品材质:不锈钢、铁
创作年代:2018年
创作说明:“矛盾、相容、冲撞、共生……”是作品要表述的文化、生态关系。在自然与工业,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中,诠释“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永恒主题。在单纯简练的形体中,以写意的手法进行塑造,泥土与似墨色般的光影相互交织、浸润,这是一种来自对东方水墨意境的体悟——无形的“风”与灵动的“竹”,钢的冷峻与变幻莫测的光影相遇、交融,熔铸出“风竹”的独特意象。
作品作者:冯仕华
作品名称:《太极》
作品尺寸:140×30×6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8年
创作说明:作品借助太极拳式的轻柔特性,用主观的,连贯的太极拳运动轨迹,书写时间。不锈钢材质的特性也展现出流动的质感,柔软而又刚硬,从而诠释了太极概念。
作品作者:金典
作品名称:《京剧乐器互动墙》
作品尺寸:180×100cm
作品材质:木板、艺术微喷、投影、雷达传感器
创作年代:2019年
创作说明:京剧乐器互动墙,选择了传统京剧乐器的文场三大件:月琴、三弦、京胡,以及武场四大件:大锣、小锣、板鼓、曲笛。观众对墙面乐器图案区域的弹拨、击打触碰,给予视听反馈。用新媒体、新技术与戏曲艺术融合创新,帮助更广大的用户观众由浅入深的了解中国戏曲艺术。作品结合新媒体的体验形式与戏曲艺术的视听相结合,引导和培养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感同身受的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
作品作者:景晓雷
作品名称:《国王#2》
作品尺寸:200x60x60cm
作品材质:铸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8年
作品说明:《骨》系列:未来的时空,人们在破解自然密码之后,回望、膜拜最初的单纯与伟大。
作品作者:林岗
作品名称:《驰音系列》
作品尺寸:40x30x150cm,285x60x100cm
作品材质:金属
创作年代:2019年
作品说明:《驰音》系列 作品以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为创作元素,金属之铿锵,将自然的造化与精工锻造相结合,点横撇竖,时空意趣,驰骋与琴意之上。古琴新意,继承的是传统,弹奏的是时代的朗朗格律。
作品作者:李象群
作品名称:《元四家之王蒙》
作品尺寸:61x24x26cm
作品材质:白铜
创作年代:2015年
作品说明:《元四家》在李象群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他从追求具有传统纪念碑性质的具象雕塑切入社会性、历史沉思领域的探索,转向追求具有日常性之美、运用意象雕塑语言切入永恒人性探索的代表性作品。《元四家》系列作品以开创文人山水画笔墨与审美意境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和吴镇为主题,以四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身体语言为切入点,呈现出四种不同的传统知识分子文人气质里流露出的人性的真实:游于艺时忘我到陶陶然玉体将倾的黄公望;人格独立、疏离于热闹人世、淡泊名利的倪云林;在身体的诗意闲适休憩中、思想处于文化的惊涛骇浪中的王蒙;坦荡行走于世俗偏见中而自律、内省、自我寻觅至完满的吴镇。
作品作者:李鹤
作品名称:《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
作品尺寸:50×35×65cm
作品材质:铸铜
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说明:国学,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纷繁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四位国学导师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他们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的研究态度,他们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的学者本色,卓然大家。在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日益扩大的今天,这种精神依旧不可或缺、难能可贵。作品选取清华大学1925年创立国学院时,在国学院任教的四大国学导师为创作对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四位导师最具代表性、且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面貌、衣着和体态。四位导师因其个人经历和研究方向的不同,其个人精神气质与性情脾气也不尽相同。四位导师均选用站姿,一如四座坚不可摧的山峰,象征着国学和科学精神的不朽,在瞻仰、怀念四位国学导师的同时,召唤今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光大。
作品作者:李铭燃
作品名称:《承载》
作品尺寸:90×150×80cm
作品材质:高铬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2年
作品说明:《承载》用上了年纪的女人松弛、肥硕的肚皮将生命的孕育、人类的繁衍与女人人生的际遇与承受以一种感伤的视觉冲突呈现给观者。
作品作者:罗幻
作品名称:《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作品尺寸:200x160x75cm
作品材质:树脂
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说明:对形象的关注是我最重要的思维基础,表情、姿态、颜色、光洁的表面都使我着迷,从中我看到了难以言说的情绪;后来,我又发现了透明感、材料的质地、触感、温度感…各种各样的媒介丰富了我对形象的认知和表述,从而带我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更加确切的表达出我感知到的世界。
作品作者:吕品昌
作品名称:《阿福》
作品尺寸:70x85x60cm
作品材质:陶
作品说明:《阿福》系列里既有陶瓷烧制,也有青铜铸造而成。不同材质造成雕塑表面肌理各异,有的光滑如镜,有的斑驳坑洼,甚至裂纹丛生。肌理的不同,带来的触感效果和视觉效果各不相同,但它们自身都达到了和谐。尽管形态各异,材质多样,但仍保有一种均衡的力度,肥胖体态的略微痉挛,带来的不是冲突的压抑,而是十足的天趣和幽默。《阿福》系列不是对世事人情的嘲讽,而是用形象本身存在的喜感,去抚慰焦虑的现代人,让他们会心一笑。这是另一种隐含的“艺术介入社会”,它以审美为力量。
作品作者:柳青
作品名称:《成果2018》
作品尺寸:长290cmx宽300cmx高270cm(组装)
作品材质:树脂手绘
创作年代:2018年
作品说明:2014年,我创作了雕塑《成果》,作品“还原”典型的菜摊场景,有堆积成山的蔬菜水果和卖菜的人。菜堆由有机农作物、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变异的水果蔬菜等重新排列组合堆砌起来。这既是人们对物质作用的“成果”,也是物质对人作用的“成果”,更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成果”。通过近期深入菜市场观察体会和反思,我觉得之前的这件雕塑还可以表达得更纯粹,尤其是艺术的张力受到了作品尺度的限制,所以我又重新添加了更多的蔬菜元素,使整个作品增高了半米有余,体量也扩大了一倍,看起来更像一座“山”,一座蔬菜堆砌的“山”,也是一座物质的“山”,这就是后来的《成果2018》。
作品作者:马文甲、袁佳
作品名称:《长征精神永流传》
作品尺寸:70x70x120cm
作品材质:树脂
创作年代:2018年
作品说明:作品塑造了历经战火洗礼后的从容淡定的老红军在给天真烂漫的孩童讲述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故事,手中的草鞋不仅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见证和象征,同时它也传递了在新时代里,中国人民将永远继承革命前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强决心。意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长征路,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作品作者:齐佳铭
作品名称:《悍马》
作品尺寸:85x32cm×4个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说明:我只是想把以前的《悍马》作品变成一种简化的装饰感,虽然失去了庞大瘫软的气势,但是也有好摆放展示的精简的玩乐意图。
作品作者:吴为山
作品名称:《天人合一——老子》
作品尺寸:高83cmx长35cmx宽32cm
作品材质:青铜
创作年代:2012年
作品说明:青铜雕塑“天人合一老子”采取了中国传统写意与西方抽象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老子的身体部分采用中空处理,被铸成一只鼎的造型,其中空造型表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生于无”的中国哲学道家思想。内刻《道德经》,以显示老子的虚怀若谷与满腹经纶,体现中国文化的和谐与包容。穿越老子的“空”进入老子雕塑的世界中,同时也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徜徉悠游,玄览鉴照,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魅所在。
作品作者:王雷
作品名称:《今古奇观 No.13》
作品尺寸:220x210cm
作品材质:旧报纸搓线编织技术
创作年代:2008年
作品说明:“王雷用的这些物质材料,把每天的报纸,不同的类别作为一种媒介,其实他是把物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信息在他的手上也是媒介,所以我觉得与其说他是用报纸作媒介还不如说他是用信息作媒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应该在表现社会现实上更有针对性,从自身的传统语言上找到更多的支持。王雷难能可贵的就是在这两方面都很自觉很清醒,一步一步的积累他的经验。他的作品在每次展出之时都会给人一种惊异感。这是由于他对纸材料的转换,纸的造型特别是纸的结绳超过了人的日常认识和经验,在语言和形态上给人强烈的惊异感。随着对他作品的阅读,我们自然而然会看到他在语言表象后面所思考的与现实关联的东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作品作者:王立伟
作品名称:《超然象外》
作品尺寸:170x100x150cm
作品材质:铜、牛皮
创作年代:2013年
创作说明:《超然象外》这件作品是我首次利用个人语言艺术创作的动物形象,作品用皮革材料采用了拼贴的手法,塑造了一头象,原因有二,其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同“祥”,被赋予了祥瑞的寓意。其二是,作品的名字叫做《超然象外》这个“象”是同“物象”,表达了我对超脱物象之外的意境的一种向往。
作品作者:王树山
作品名称:《长征日记》
作品尺寸:75x25x50cm
作品材质:铸铜
创作年代:2017年
创作说明:《长征日记》刻画的是两位女红军战士在茫茫长夜里,用瘦弱的身体挡住凛冽的寒风,点燃照路的马灯,在千难万险中继续革命前行的。这微弱的“火种”,寓意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苦条件,也象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品作者:魏小明
作品名称:《飞黄》
作品尺寸:66x39x103cm
作品材质:铜
创作年代:2014年
创作说明:《飞黄》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张说 传说黄帝时,白伯曾向中原进贡一匹黄色骏马,三年之后,黄色神骏生出翅膀,得名“飞黄”,后“飞黄”带着轩辕黄帝飞升上天,这便有了流传至今的成语“飞黄腾达”。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有“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这样的千古名句。雕塑《飞黄》汲取了传说中生出双翅的神马形象,通过写实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语言,创造了充满力量之美、饱含激情的完美之作。并通过对视觉美感的极致追求,使整件作品展现出强大而蓬勃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作品作者:徐国华
作品名称:《蒸汽时代》
作品尺寸:160x100x100cm
作品材质:金属焊接
创作年代:2010年
创作说明:《蒸汽时代》 这件有着古典味道的金属焊接作品,从结构到局部物件的排列和组合同样充满现代感,它的构成,蔬密对比,曲直变化充满了现代感,给人一种自由表达畅快淋漓的感觉。蒸汽机的诞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我用废钢废铁表达这一主题,使作品弥漫着一种时光倒流的苍桑感。把工业废品,生活用品等一些毫不相干的物件组合在一起,最核心就是把所有零件和秩序化,从大到小,从简到繁安排到位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充满节奏。一列充满怀旧情调的东方机车正鸣笛起航。
作品作者:许正龙
作品名称:《拉风》
作品尺寸:69x26x42cm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19年
创作说明:自然是博大的,人是渺小的,大海孕育生命,现在人应归顺自然,多倾听大海的声音。
作品作者:夏航
作品名称:《契约》
作品尺寸:380×110×92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6年
创作说明:相信你是因为我相信我相信你。
作品作者:夏航
作品名称:《机械路霸-碎甲》
作品尺寸:300x90x14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5年
创作说明:点就是起源,没有体积,挤在宇宙的边缘里;线是无数的点,又是点的轨迹,面是扩大的点,又是闭合的线,也是空间的边际,就是我的童话的痕迹。
作品作者:于忠清
作品名称:《远行系列》
作品材质:石膏、陶瓷
创作年代:2014年
创作说明:人生处处是风景,走走停停,感怀过往寄思未来!
作品作者:郑路
作品名称:《淋漓》
作品尺寸:350x276x41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创作年代:2019年
创作说明:《淋漓》系列始于2008年。这些反重力的雕塑作品以镜面不锈钢构成了运动之中静止的水之姿态。《淋漓》系列作品取材于水,中国哲学思想概念以自然界的本喻为模型,进而推到出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作品的形态是立意源自《庄子》中的“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这里提炼出“止”的概念,把止和水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哲理形象化、视觉化,把宏观的思维立体起来,成为一个集合的模型。
作品作者:郅敏
作品名称:《二十四节气—立夏》
作品尺寸:高120cmx长90cmx宽50cm
作品材质:陶瓷、金属
创作年代:2019年
创作说明:《立夏》以中国神话里的四方神灵和季节交替星宿的变化为创作灵感,作品呈现出一种视觉的张力,以类似动物的鳞片抑或果实的颗粒为基本单体元素,以序列化的拼接嵌入为基本组合形式,在介乎抽象和具象之间,完成了关于一个节气、一种生活状态的表达。
作品作者:张升化
作品名称:《向风》
作品尺寸:183x110x23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木、3D打印尼龙
创作年代:2013年
创作说明:作品为动态雕塑,以自然风为动力,2-3级微风即可驱动作品运动。且解决了微风驱动与强风阻尼的难题,使作品的运动频率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产生强风时运动速率过快的现象。基轴嵌套压力调心轴承,在尾翼的调节下,允许作品整体随风向旋转,使其始终保持迎风状态。作品主体阵列双排翅装结构,在前端螺旋桨的推动下,构造为波浪飞翔的姿态。底部结合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斗拱样式进行支撑,斗拱又异化发展为舒展的流线形态,在满足支撑作用的前提下提升美感。作品尝试将中国传统功能技艺与现代审美做一些融合。
编辑:郭娜
策划: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