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氏兄弟
(钞子艺 、钞子伟 博士,双胞胎兄弟)职业艺术家
河南南阳人,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雕塑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当代雕塑院研究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媒体:中央电视台、凤凰网、中国教育台、北京电台、今日财界、河南电视台、通州电视台、南阳电视台(1997)分别作过专题报道。个人专辑数本,在数百个刊物上发表作品、文章等。
个展
【钞氏兄弟作品展】北京副中心张家湾艺术博览苑(2019)
【从民间走出——钞氏兄弟作品展】中国宋庄(2018年)
【记忆——钞氏兄弟作品展】北京设计周草场地(2014年)
【追忆——钞氏兄弟作品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12年)
【红色经典——钞氏兄弟作品展】北京世纪金源美术馆(2011年)
【裂•变——钞氏兄弟艺术展】台湾大未来画廊 (2011年)
【“风雨沧桑忆门楼”——钞氏兄弟作品展】北京(2005年)
【“都市怀旧”——钞氏兄弟作品展】798北京 (2004年)
获奖
【第四届艺术品产业博览会】钞氏兄弟艺术工作室获“优秀艺术机构奖”,北京
【第七届全国陶瓷展】“金奖”,龙泉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陶瓷展、设计展)】“银奖”,中国美术馆等
【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城市雕塑设计方案邀请赛】“银奖”南宁
【第二届韩国国际陶瓷双年展】“铜奖”,利川陶瓷馆,韩国
【中国第十九届建筑设计展 】“最佳陶艺创作奖”,北京城雕委
【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全国政协礼堂,北京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主体雕塑展】“三等奖”,佛山市政府,佛山
【第四届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评委会精品奖”,利川陶瓷馆,韩国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金意陶奖”景德镇
【“人民至上 美美与共”百名世界陶瓷艺术家用陶瓷讲述中国故事创品大展】 “铜奖”,深圳
【北京奥林匹克景观雕塑国际巡回展】“优秀奖”北京、上海/美国
【第三届今日丝路国际美术邀请展】“特别荣誉奖”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陶瓷)】“一等奖”,郑州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创作新锐奖”,上海城雕艺术中心
展览
2021
【中国第四届舞台美术展暨第四届视觉艺术双年展】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人民至上 美美与共——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 深圳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景德镇
【聚变的能量——宋庄雕塑家作品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写意中国——中国文促会陶瓷艺术邀请展】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
2020
【IAC国际陶艺新会员陶艺展】 北京国中陶瓷馆
【回家——钞氏兄弟艺术展】 河南鹤壁
【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山东青岛
2019
【尚美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作品展】北京汽车博物馆
【含混的状态陶瓷作品展】 石家庄国鼎美术馆
【首届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联展】北京国中陶瓷馆
【张家湾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张家湾镇文化艺术博览苑
【第二届国际雕塑展】山西平遥
【中央美院陶瓷展】老国展北京
【传承·转化——‘同道’雕塑作品展】莲美术馆杭州
【八方百匠--国防艺术交流中心首展】宋庄国防艺术区
【竹林雅集 当代艺术展】798零空间
2018
【边界——艺术与人权】欧盟使馆
【“形之上下” ——陶瓷的当代呈现方式】中央美院美术馆
【万物之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与设计邀请展】达美艺术中心美术馆
【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市石景山区北京西山模式口大街
【2018中国第四届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上上美术馆
【艺融--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青龙湖水上乐园
【视域·锐融—2O18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邀请展】河南省美术馆
2017
【东方之源——2017首届研究员作品展】北京
【凝固的运动:2017北京体育美术作品展】北京
【“无·物”中国当代器物展】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流动.FIOW―意中当代艺术交流展】意大利 维琴察
【上上国际美术馆十周年庆典邀请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首届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中国大展】大地艺术,北京宋庄
【中国梦·南阳市第一届职工书画作品展】南阳
2016
【第三届今日丝路国际美术邀请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
【推衍—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作为一种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精神溯源】北京
【重构的他者——宋庄青年艺术家群体现象研究展】广东中山
【中国--厄瓜多尔陶艺交流展】厄瓜多尔
【“超导”——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学术邀请展】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
【观澜湖现代工艺五项展】深圳
2015
【“回归”山水美术馆开馆展】北京
【“里仁为美”——新世纪的文化之源艺术展】北京上上美术馆
【2015河南省青年美术作品提名展】河南美协
【“形之上下”--中央美术学院陶瓷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中心
【首届十字架装置】北京上上美术
【南阳籍艺术家作品展】北京纳波湾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太原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陶瓷展】西安
【中国-爱尔兰 ---15人陶艺作品展】爱尔兰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大展】山东美术馆
【当代艺术展】北京三里屯
【中外艺术家陶瓷展】景德镇
【北京国际设计周当代艺术展】北京草场地
【“瓷境无语”作品展】中央美院
【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中国雕塑学会
2013
【 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国家大剧院展厅
【“青春记忆--大钟寺中坤广场美术走廊首届美术展”】大钟寺中坤广场
【第三届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上海城雕院
【CHINA·梦—北京·景德镇原创艺术家北影交流展】电影学院
【“大象有形”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宋庄美术馆
【行走十三——艺术联展】厦门
2012
【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清华美院
【2012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大同
【首届中国陶瓷大展】中华世纪坛隆重展出
【第十九届建筑设计展】北京市规划化展览馆
【大音无声—现代精品陶艺展】武汉半亩园
【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特展】钟莲生美术馆
2011
【“开悟”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
【艺术面向--青年油画雕塑展2010】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
【“艺术在路上”中粮朝阳大悦城当代艺术展】北京朝阳大悦城艺术空间
【2011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国粹苑文化创意基地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北美巡回展】美国、加拿大
【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北京、天津、上海、芜湖、广州、深圳、牡丹江
【穿越•对话--当代艺术邀请展】安徽桐城老街
【蓄势•续势】北京大未来林舍画廊
2010
【“工业记忆”--上海国际雕塑邀请展】上海世博会
【《雕塑》杂志年度提名展】北京
【《雕塑》杂志十五周年特邀艺术家展】北京
【“意象·特质”第三届北航艺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北航艺术馆
【2010上海现当代陶艺作品展】上海世博会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开幕三大主题跨年展出】上上美术馆
【和艺术沙龙展】798和画廊
2009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长春(雕塑),深圳(艺术设计),厦门/中国美术馆(陶瓷)】
【第五届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邀请展】利川陶瓷馆,韩国
【中国雕塑百家作品联展】北京,上海等
【礼赞生命-5.12抗灾雕塑主题展】北京,四川等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台湾
【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国际雕塑艺术区展览馆
【“60-70-80”——图尔中国当代艺术展】图尔城堡美术馆,法国
【“40把椅子”国际设计师作品邀请展】三里屯,中央美术学院
【SOGO环境雕塑艺术展】北京
【“我能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繁星美术馆,北京
2008
【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城市雕塑设计方案邀请赛】南宁
【 “亚洲”___当代艺术中部邀请展】河南美术馆,郑州
【“向内”,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龙之舞”中国当代艺术展】布恩市特尔沁博物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中国现代陶艺展】西安
【“探索•创新”——中国中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获郑州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墙美术馆,北京
2007
【第四届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利川陶瓷馆,韩国
【“妄想国”——中国新生代艺术展】对比窗画廊,上海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汇展】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香港
【第35届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艺术展】墨西哥
【新锐艺术大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首届全国职业雕塑家作品联展】成都雕塑院,成都
2006
【北京奥林匹克景观雕塑国际巡回展】北京、上海/美国纽约/英国
【中国美术馆当代陶瓷艺术收藏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传统与现代雕塑展】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
【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作品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
【中国郑州首届国际城市雕塑精品展】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郑州
2005
【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第54届法恩扎国际陶艺展】佛罗仑萨,意大利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主体雕塑展】佛山市政府,佛山
【和平繁荣雕塑巡回展】北京/南京
【黄天厚土雕塑大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表达”当代艺术展】洛阳红星剧院,洛阳
2004
【中国第四届青年陶艺家双年展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陶艺展】澳大利亚悉尼
【“八只泥手”陶艺展】酱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陶瓷展】 唐山,河北
2003
【第二届韩国国际陶瓷双年展】利川陶瓷馆,韩国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陶瓷展】唐山市政府,唐山
2002
【第七届全国陶瓷展】龙泉
【中国第二届雕刻大奖赛】惠安
2001
【河南省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河南美术馆,郑州
2000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陶瓷九人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999
【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美术作品展】全国政协礼堂,北京
【“晾•晒”雕塑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河南省第九节美术作品展览】河南美术馆,郑州
1998
【大连“槐花杯”环境艺术大奖赛】大连
1997
【河南省第四届体育美展】河南郑州
收藏:
中国美术馆,香港M+博物館、韩国利川博物馆,乌里·希克,台湾大未来画廊,台湾四行仓库、中华世纪坛、中国慈善总会、河南省美术馆,大同中国当代雕塑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墙美术馆 ,南京爱涛艺术馆 ,纽约陶艺画廊,东盟艺术大赛组委会,惠安、佛山、厦门、郑州、新乡等政府机构,另有多件作品分别被画廊和个人收藏。
陶瓷雕塑语言转型
——以钞氏兄弟30年探索为例
钞子艺
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在秦汉和隋唐时,陶塑上曾一度出现过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古老的材料一直被沿用至今,它也因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和工艺手法,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更多的观众,并为之痴迷、为之心动,并且,在当代艺术表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运用陶瓷媒介进行着创作。而我们作为陶瓷雕塑多年的实践者,希望通过自身的研究,在陶瓷雕塑的材料、工艺、烧制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做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家族传承与早期探索
1992—1997年
我和我的双胞胎弟弟出生在河南新野,家族世代以制陶为生,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手艺高超的艺人,大哥从小很好地继承了父辈的手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陶缸瓦盆的世界,每天看着父亲和大哥在作坊里忙碌,放学回家也经常帮着拉土、揉泥、端坯。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便学会了很多传统陶器的制作方法,在十几岁时,就可以拉出很多不同形态的陶器了。童年时代,几乎所有闲暇时间都跟着父亲在作坊里做陶,尽管从年头忙到年尾,也仅仅够维持基本生计,那时候觉得做陶太苦太累,所以当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长大以后再也不做陶了,希望早日脱离“苦海”。
后来我和弟弟先后考入同南阳理工学院,学的都是雕刻专业,因为学校离老家很近,于是开始尝试做一些陶塑放在老家的土窑里烧制,毕业时也曾经用粗陶做创作,并在毕业展上获得了一致好评,其中的几件作品在展览上获了奖,由此便增加了用陶瓷材料做作品的兴趣。
第一次转型:
1998-—2002年
《流逝的记忆》《消失的家园》
毕业后在河南工作,一直觉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精进,必须继续深造,于是从1998年开始,我和弟弟先后到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学习。那时候除了学习之外,每到星期天、节假日都会骑着单车,带上速写本和画架来回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当时曾多次游走在北京的老城区,常常流连忘返不能自拔,当时一直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因为在印象里那些大大小小带‘门’的地名,其实物早已消失,只留下一个一个个抽象的概念,皇城的威仪和古城的辉煌蜷缩在‘现代’的大都市里,看着一条条胡同正在消失,心中常常涌起一种彷徨、失落的愁思,也促使我们拿起手中的泥塑刀,以一种悲悯的情愫再现心目中的家园以及古都的辉煌。由此,先后创作了《消失的家园》和《流逝的记忆 》等系列作品
“消失的家园”和“流逝的记忆”,以写实与意象手法相结合,“塑造和再现”中国过去的各种经典的建筑和不同物件,如老板车、辘轳、老皮箱、老船、老灶台、解放鞋、茶缸、收音机、老电话等。着意表现其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雨侵蚀的斑驳效果,在其象征性的意蕴中,让历史的画面凝固在作品中。很多东西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正一点点消失或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是那么深刻。所以,作品更多的是记录、叙事和呈现,通过陶瓷泥片与雕塑手法相结合,把不同瓷区、不同温度的釉料与陶土进行糅合处理,力争保
Lost home
第二次转型:
2003—2008年
《东方红》系列
我们于2003年底在北京成立“钞氏兄弟艺术工作室”。于是开始着手东方红系列的创作,而“东方红”的缘起,基于几个方面:中国几代人光荣梦想、完成童年的愿望和东方红精神赋予的时代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东方红”便以一个特定的符号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而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宣告了中国农业开始走上工业机械化作业的道路。它由此也寄托着中国老一辈拓荒者的希望和梦想。而老火车、解放车、吉普车等同样承载着这一时期建设者的梦想。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六七千人的村庄只有一辆履带东方红拖拉机,每到春耕秋收,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在农田里来回驰骋,翻江倒海的场景,内心都会激动万分,总是感慨,一个铁疙瘩怎么能跑起来,当年在偏远的农村都很蒙昧,什么“电灯电话洗脸盆里会说话”,一切都是那么充满好奇。至今还清楚记得和一群小孩追着拖拉机跑、也记得农忙结束拖拉机停在村队部院外,一帮小孩争先恐后爬上爬下的情景。当时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当一个拖拉机手,这个梦想也随着渐渐长大,多年以后便成了我们创作的缘起。如果说,“消失的家园”和“流逝的记忆”,是因为感性的冲动所谓的话,那么“东方红”系列则更多理性思考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马”,解读出了那个时代的命运,感悟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与浪漫,也品味到了那个时代的悲情与壮阔。
第三次转型:
2009至今
《鞋履》《百年问道》等
中国艺术品收藏在本世纪初到2008年,曾出现过火爆和繁荣场面。2008年后,艺术市场的火爆迅速进入萧条期,这时候我们正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思考更好地拓展陶瓷媒介,探索更多表达的可能性,使它更具有当代性和前瞻性。《鞋履》《百年问道》则是我们长时间思考、创作和践行的具体体现。
而《鞋履》系列从2008年就开始了,我们用十年时间做了108双一米长的巨型陶瓷鞋子。“十年一剑”也是一个修行、修炼过程。创作从搜集素材、整理资料到深入研究鞋履文化,城市到乡村、再到山区。在创作过程中,夏天烈日当头、挥汗如雨,冬天三九严寒、寒风袭人,从一点一滴的制作、实验、画釉、上彩、烧制,可谓工程浩大。
每双鞋子因材质、颜色的不一样,所以也要用不同的陶泥进行表现,各种泥巴性也有很多差别,有些适合高温、有些只能低温、有的韧性好、有的可塑性强。颜色上变化也很大,故而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成型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厚薄不一、干湿不均、制作技术不过硬等等,制作到烧制完成常常会爆裂,效果不满意等,反复讨论,修改实验,无数次失败,攻坚克难,最后终于克服各种困难,把一件件两百斤重,一米大的陶瓷鞋子,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鞋履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希望通过做108双“鞋履”作品,看到的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而之所以选用“陶泥”和“瓷泥”进行表现。因为“陶泥粗犷古朴,比较适合表现浑厚质朴的题材。 瓷泥则温润细腻,更适合表现华丽精致的内容。”我们也时常会在泥料上加入化妆土、色剂、化工原料以及苏打、食盐、草木灰等。使用不同瓷区、不同温度的陶土,力争保持泥土固有的特性,使作品以一种朴素、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在表现上,摒弃当代流行艺术的光鲜艳丽、浮泛虚饰之风。用写实和意象相互融合的语言,显现着黯淡、沉郁的悲剧色彩。表现中国传统经典建筑、老物件等,历经岁月沧桑的痕迹。
我们在做作品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多数雕塑者都会采用万物之灵“人”来表现作品,而我们以上的作品大都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用“物”来表现并寄予人的思想和情感,借此来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这些“老建筑”“老物件”展现了人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历史车轮所带来的必然变迁,在语言表现上也远远超越了物体本身的意义。
履程
Journey
图文由画家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