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石向东
透明树脂翻制的石头毛料,表情动作相似的都市人与“奥迪”“宝马”组成的现代兵马俑阵列,小孩骑在大孩肩上构成红彤彤的中国娃娃柱……昨天上午,中华世纪坛东方艺术馆和西方艺术馆迎来了封馆前的最后一次展览——“黄天厚土雕塑大展”,140件雕塑作品在展览上亮相,其中不乏钱绍武、程允贤、何鄂等名家之作。展览将持续到8月7日。
《宾宴大吉》楼家本
展览印象知名雕塑家拿出压箱之作
本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华世纪坛、中国《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全国各院校、机构的艺术家及职业雕塑家们可谓大显身手。据介绍,举办此次展览,一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成就,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8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展览得到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机构以及自由雕塑家的支持。参展者大部分是像陈云岗、李秀勤、吴为山等在当今艺坛上较有影响、屡获大奖的中青年艺术家,此次展览中的很多作品就是他们量身打造的。钱绍武、程允贤、田世信、曹春生、何鄂等著名艺术家也应邀参加了展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拿出了自己多年的压箱之作。另外,此次展览的一个特色就是对雕塑的题材、风格、规格没有太多限制,陕西胡深、天津逯彤、河南许述章等民俗艺术家带来的小型泥塑,也为展览增添了一抹亮色。
记者问展览主题为什么命名为“黄天厚土”,策展人、雕塑家朱尚熹介绍:“‘黄天厚土’实际出自《国语·越》中的“皇天后土”,原意是先民对上天和大地的尊崇之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与地,是万物滋始的源头;乾与坤,是百家争鸣的本原。现在,为了体现时代精神,就将这一传统概念移植为‘黄天厚土’,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也是连接历代炎黄子孙精神的线索。在中国雕塑受到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今天,对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重新评判中国本土艺术家和提升本土雕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娃娃》钞子艺 钞子伟
展览扫描按“风”“雅”“颂”布展
记者7月29日中午第一次来到世纪坛,看到展览在紧张布置中,作品说明牌还没有来得及加上去,有的雕塑的包装箱还没有打开,现场的工作人员们经常说“这件是‘风’的”,“那件属于‘雅’”。正当记者困惑时,在展厅里忙着的《雕塑》杂志社社长助理、雕塑家唐尧放下手头的活儿解释说,按照《诗经》里的“风”、“雅”、“颂”三个不同美学标准,作品被分别陈列布置在两个展厅中。由于“风”在《诗经》里主要收录的是民歌,所以“风”这部分的雕塑,采用的也是一种民族化的语言,体现当代雕塑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一些陶塑、木雕等等;“雅”强调精神内涵,比如艺术家用新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手段创作的一些比较抽象的装置艺术;“颂”的立足点主要是雕塑家对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观照,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歌颂。
《现代兵马俑》唐勇
作品精粹
《风景石头》:有中国画水墨韵味
记者在“风”展厅的最顶头看到这件雕塑,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新奇。它是一块乳白色半透明的大石头,足足有一人半高,上面印有深浅不一、相互重叠的人影,依稀可以分辨他们不同的年龄和性别。记者凑近观察,发现作品是中空的,材质亮晶晶的,非常空灵;交错的人影,氤氲互渗,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唐尧介绍,作品是用透明树脂翻注了一块未打磨的石头毛料,石头原本坚硬的特性和艺术家后来赋予作品的空灵之美,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可以引发观众对于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索,有一种哲学精神。记者发现,这块大石头上有好几道凹槽,唐尧说那是石头在山上被开凿时留下的凿痕。
《现代兵马俑》:上班族和名车组成Q版兵马俑
作品的尺寸不高,人物大概只有25厘米左右高,表现的是都市人每天上班行走的情景,在他们排列整齐的队伍前,是“奥迪”、“宝马”、“保时捷”等四辆名车车模。同行来的摄影记者很是称赞这件作品,认为它很明确地表现出了现代都市人忙碌单调的生存状态。他甚至在很仔细地观察了作品后,告诉记者,其实这么多人物的模子一共只有三个,他们的面部表情、携带公文包的姿势都非常相似,不同的只是衣服、发型。
唐尧介绍,秦陵兵马俑是中国传统雕塑的经典,人物、铜车马高度写实,现在艺术家用一种电脑时代流行的卡通语言“借尸还魂”,是想通过这样一种些许自嘲意味的幽默语言,来表现对都市人生活的关注。
《风景石头》李险峰
《行进》:机器人兵马俑“生”小鸭
石向东的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有力度,首先是它的个头很高,足足有一人半高,另外玻璃钢制造出一种钢铁的质感。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兵马俑纵剖的半身,人物只有一只脚,在它前面,与之通过钢针紧密相连的是同样只有半个身子、正迈开一只脚前进的机器人。两者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完成的人形。特别是前面的机器人,肚子里、腿上……到处都是齿轮和弹簧,强有力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但就是这么冰冷、有力的大个子,却有一段非常温情的故事。”唐尧告诉记者,作品从广东运过来时,一开箱,没想到里面竟跑出4只刚刚出生不久的毛茸茸的小鸭子,估计是雕塑家没注意时跑进去的。“我们把小鸭子养在一个盛了水的小盆里,上午还在这呢。”唐尧一边跟展厅里的保安打听小鸭子的去向,一边向记者介绍。
《与轮胎有关》:真人雕塑“T”型台上时装秀
“咚咚咚……”从“颂”展厅传来紧促的音乐,记者循声而去,发现展厅中央临时筑起了一面墙,墙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影像作品,很多观众都席地而坐观看。画面首先出现的是一群身着艳丽时装的模特走上“T”型台,接着是大脑袋、大眼睛的外星人,最后是一个身着铠甲、被万箭射中的古代将士。这个影像作品和雕塑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人群里找到了作者张玮。“我很庆幸这个集雕塑、音乐、时装表演于一体的边缘化的雕塑作品。”张玮告诉记者,这个作品的现场展示在刚结束不久的成都双年展进行过,当时现场搭建了长30多米的“T”型台,观众反映很好。
和人们一般概念里“雕塑是静态的、固定的”不同,张玮的作品对“雕塑”概念的外延试图进行拓展。在他眼里,雕塑内部有支架,而人本身就可以看做一个支架,他的着装就相当于雕塑的外部造型。张玮告诉记者,自己8年前就开始对轮胎感兴趣了,因为这种材质很有当下感,他和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真人雕塑表演中,时装模特身上那些五颜六色的服装实际都是用加了色的轮胎做成的,外星人衣服的外轮廓也是轮胎做的。至于最后出现的那个身着铠甲、满身是箭的古代将士,张玮说这个人物是历史上被万箭穿心致死的杨七郎,虽然这个人物身上并没有轮胎,但那种箭头蔟立的造型,和轮胎上的刺非常像。这三种身份的人,分别代表现在、将来、古代,这个作品想要探讨的正是这三者的关系。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中华世纪坛东方艺术馆和西方艺术馆迎来的其封馆前的最后一次展览,之后,该馆将被改造成国际艺术博物馆,将于明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主办方也打算将关注本土文化为立足点的“黄天厚土雕塑展”成系列地进行下去。(孙玉洁/文张越/摄)
■相关链接
雕塑小知识
雕塑是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传统的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基本形式。传统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现代艺术则或称青铜像、铜像,中出现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雕塑作品的材质选择需要根据主题内容、形式和环境、功能的要求确定。水泥雕塑,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一般用于室外,粗犷质朴。玻璃钢雕塑是用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加工成型,质轻而强度高?熏成型快速方便。青铜雕塑是用青铜铸造的雕塑,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铸造性能,可以做出精确清晰的细节。石雕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木雕因材料本身容易变形、霉烂、虫蛀,一般多为小型架上室内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