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评论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出版获奖 艺术相册 交易平台 陶艺培训 艺术站台 视频 艺术北京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展览回顾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文思·物语
——大陆当代陶艺展策展评述
 
 
参加《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的组织者及其陶艺家在展览现场
    20世纪80年代随同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一道起步的现代陶艺创作,在90年代突破了产业陶瓷的实践范围和技艺范式,以凸显审美价值和形式探索的面貌进入现代艺术领域,并形成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实验热情的中青年陶艺家组成的创作力量。借助活跃的社会氛围和宽阔的国际视野,陶艺家们把陶艺的当代变革作为一个文化命题,藉以展开对社会、历史、人生问题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创作实验。如今,陶艺和绘画、雕塑、装置等现代艺术形态一样,正全方位地介入当代形态的探讨,构成大陆当代艺术综合场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陆当代陶艺创作大体有两种状态:一种作风比较稳健,招式形制多遵循陶艺传统规范和经典格式,心力创意倾重当代情怀的寄托和超然境象的营造,同时强调作品的高端技术品格;一种作风比较放达,手法造型凸显广采博取的综合性和不囿成规的实验性,同时在立意方面更加关注因应当代思潮的社会文化问题,以作品为表达作者理性思考的载体。当然,这种艺术风格学或形态学的划分是粗浅的、不完整的,所划分的两种状态实际包含了许多实有旨趣、形质之差别,以至划分还可以更加详细的风格类型。然而,划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当代陶艺的一般价值蕴涵,以期通过更大程度的艺术自觉,把当代陶艺创作推进到真正能够代表当代文化精神、体现当代创造水平的时代高度。
    “文思”和“物语”,是我们认识当代陶艺的一般价值蕴涵和创作状态的两个切入点,前者关注立意构思方面的理性思考倾向,后者关注形式语言和技术方式方面的特征特色。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67次 ]
 
 
吕品昌教授在《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会议上发言
一、文思:介入当代问题的文化思考
介入当代问题的文化思考,是推动大陆当代陶艺持续变革演绎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出自陶艺家对艺术的圈内世界的不满足,也出自他们对自己体验到的当下社会生活状态的不满足。他们努力表达这种情绪或体验,努力表达关于这种情绪或体验的反思和认识,他们希望改变现状,希望藉揭示现实问题并提示改变现状之向度的思考来作精神上的摆脱,由此也凸显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不染尘俗的人格和情怀,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欲望和造型意向找到一个支点。于是,陶艺创作的主题或题材,就涉向了以“文化”泛称的当代社会生活的广宽空间,涉向了那些在传统格局中本不属于艺术家需要操心的领域,包括思想领域和实践领域。通过创作实践,陶艺家对当代问题作了一种自我担当式的介入,以至陶艺的主题与许多当代文化主题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当然不意味着陶艺实践可以等同于当代文化主题下的其它社会实践,陶艺实践的本质不过是对那些社会实践形态或观念的一种“审美关注”。
许多陶艺家因此从社会生活现实和个人经历体验中提炼作品的主题,并努力建立与构思意向和思想内容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会独辟蹊径地去发现、把握或造就一种与众不同的语言形式,也会从古典文化形态中寻找可资借鉴和利用的资源,从民族民间的文化语汇中寻找切合自我表达的符号。后者这种将既有的文化资源和当下文化思考进行对接加以沿用的情况,尤其是大陆当代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陶艺家不再拘泥于以往特别重视的一般形式美感,也不再追求那种刻意的以至于显得很表面的形式趣味。他们重视能够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希望凸显个性面貌和文化关注点。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对历史与现实的阐释,有着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展开,有着较为明确的针对性,思考性的因素显得突出而活跃。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68次 ]
 
 
 
中国大陆、台湾陶艺家参观《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姚永康的《世纪娃》不简单追求形态上的视觉真实,也不简单追求形体上的完整,手法和技术处理率性而随意,保留了一些偶然效果。他的创作倾向偏重于东方美学,注重内在精神的把握和主观感受的表达。魏华的《公仔砖》系列和陆斌的《新甲骨文-2》,显示了同样的创作倾向。
黄焕义的《古瓶新语》采用印坯和手工方式成型,把景德镇传统粉彩纹饰通过重新组合,装饰在变异的“古瓶”上,使作品有一种新的视觉效果。白明的《管锥篇——隐语》用陶艺语言诠释文化认识,通过烙印在作品上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记忆”,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根基和脉络的一种理解或体验。
   耿雪的《清明上河图》综合捏塑技巧、写意手法和现代流行的挪移解构方式,对公众熟知的经典品进行新的释读,希望在历史现实与虚幻梦境的衔接中,表达自己对古典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感知。解晓明的《山水·唐人诗意》用质感温润的青釉来描绘“宋人山水”给予自己的感受,其看似不经意的塑造中流露出一种妙不可言的精致和生动。
 
相对于学院造型模式,陶艺的“写意”给了大陆陶艺家更加自由的空间。孟福伟的《2008.5.12》甚至用这种手法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他的长卷形式记录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其中的城市废墟、死难者和悲痛的生还者,在作者的“写意”刻划下,表现得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生动。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69次 ]
 
 
 
吕品昌的《太空计划》
吕品昌的《太空计划》,又是一种“写意”。 他突破陶艺在规模、技巧、材料上的局限,用一种“装置”样式所展现的并非宇航本身的情景,而是希望描述或遥想未来人类的一种生存状况,或者表达关乎这些的情感情思。钞氏兄弟的《劳力士》系列,也是这样的“写意”。作者运用超写实的雕塑语言和独特的材料处理技巧,对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工业物件的真实塑造,朴素而实在地表达了内心中关乎社会、历史的一种难言的情感体验。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70次 ]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陶艺家展板介绍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展厅一角
 
《东方红》 钞氏兄弟作品
 
二、物语:切入本体的语言形式
毫无疑问,文思可以促进语言形式的探索。一旦陶艺家以广阔文化眼光审视世界,便可从各种语言形式中获得启示和灵感。思想闸门一旦打开,陶艺语言便有了开放的可能。然而,这种开放不是无度。无论如何,基于特定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陶艺”即制陶制瓷的技艺性,仍然是陶艺确立自身价值属性的本体,仍然是陶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今天,陶艺家们所要做的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本着制陶制瓷的技艺性,不违背其规律地探寻一种更加切合现代情怀表达的语言形式,并从不同层面深化对这种语言形式的把握,使之具有作为艺术表现方式上的普遍意义。
在大陆,陶艺家对陶艺语言形式做过大量的探讨,他们不满足于墨守成规,对传统技艺作简单的线性的继承。一般来说,他们多倾向于综合地汲取各地、各家、各派的技法之长,将切合陶瓷材料特性和工艺要求的语言形式特征从它们原所依附的实用物质形态中“提取”出来,再作有选择、有考虑、有针对性的“重构”,以期充分凸显陶艺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功能,和语言形式的冲击力。今天,基于传统技艺的语言形式方面“解构”和“重构”,已经普遍地体现在当下的创作之中,以至于陶艺的个人品格和表现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强调和突出。针对实用物质形态的纯语言形式的“提取”,或“解构” 或“去功用化”,是当代陶艺发展的一种世界性趋势。大陆陶艺创作也呈现出这种趋势。
现在,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许多陶艺家不太讲求形态完整之“全”,也无意在设计立场构造某种周密的实用功能形式。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经验,根据自己的表现意图、形式感或审美兴趣,将某些技艺性的形式因素抽取出来,再加以“扩张”、“放大”或“加强”,以达到更加集中、更加强烈的效果。由于陶艺家旨在阐发自己的艺术主题,陶艺语言便浸染上鲜明的表现性,那些带有鲜活“手气”的制陶痕迹,那些被点化出来的地域色彩,那些在制陶过程中被肯定的偶然效果,那些在实验中乎意料的形式型态,都是陶艺家由内而外的语言发挥。
   陶艺家甚至也不满于表面的人为的形式感,他们开始关注陶瓷材料本身,希望在材料中发现陶和瓷的“本质”或“本性”,并努力展现这种“原本之质”。在自己作品上,他们有意识地保留陶泥瓷泥的自然状态,希望表达一种被现代工业文明疏离的自然情感。当然,这种“原本之质”,还是陶艺家出于审美认识的一种点化,体现了人的精神性。
还有一种有关语言形式的探索倾向,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功能“格式”的变异来造就某种颖异的陶艺形态。这一倾向的陶艺家多在古典器型上作文章。在他们手中,以往那些有着特定实用性能的器皿,因为已被抽掉原有的功能价值,而变成“碗”、“壶”、“瓶”等单纯表达审美价值的形式概念。相应的造型则以不失原先“形式逻辑”的变化,进入到一种属于艺术家个人审美表现的新的情境之中,真正出入这些“器皿”的“内容”是自由的审美精神。
许群的《古》《敏》《敛》《沁》《莹》,高振宇的《影青水理纹瓶》,郑宁的《釉下铁绘器皿》,将古典审美格趣和当代人文气息引入陶艺创作,展现了古典陶艺美学对内在气质和精神宁静的追求与讲究,其传统文脉清晰可寻,其现代诠释鲜明可辨。
来自宜兴的陶艺家吴光荣和吴呜,是变革宜兴壶艺的始作佣者。为寻求观念表现的新途径,他们排斥模具和复制,强调全面的手工制作,努力以纯艺术的把握来发挥紫砂材料的审美特质。吴光荣的系列作品《失去水源的壶》,以独特的制作技法和方式将紫砂泥土的可塑性、延展性以及塑制过程中的偶然性发挥到了极至,赋予了紫砂壶艺以新颖之质。吴呜强调点、线、面构成因素在紫砂壶艺上的运用,并通过独特的“刻陶”技术展现其个性化的审美追求。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71次 ]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合影
朱乐耕、冯澍和刘猫锚是以动物、昆虫为题材的陶艺家。朱乐耕的《原野》,群马构图气势宏伟,技术难度和釉色效果均有不俗的表现。与之相比,刘猫猫的作品尺度较小,工艺有独特性,熏烧效果极佳,其造型卡通化形象生动可爱,令人爱不释手。冯澍的《后昆虫时代》采用了综合手段,将金属和瓷、古典纹样和现代造型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还有一些陶艺家的作品,注重表现自然物象、物性的亲和感,凸显了对“物”的一种个人发现和个人诠释。在这些作品中,陶艺家把日常生活的物品或者对日常生活物品进行放大或改装,让这些过去不为人们注意的物品透出一种被观照的世俗生活气息,别有一种表现力。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72次 ]
 
 
 
刘丹华的《图钉》
 
刘丹华的《图钉》通过对日常熟知的图钉尺寸的放大和复制重组,解构了人们对它们惯有的认知和视觉经验,或尖锐或隐晦的“图钉”,把观者的认知力引向与日常不同的方向。周武的《炼金》系列毫不掩饰对自然性的重视和对人工雕饰趣味的拒斥,其娴熟的手法在泥土上留下的哪怕最轻微的印痕,都既是泥性的演绎又是自我情感的表达,有着盎然的趣味。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10-17 09:51:04 | 作者:吕品昌 | 浏览:6473次 ]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音乐花絮
《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采风活动
为数不多的几位女陶艺家,都有出色的表现。张晓莉的《平面的痕迹》、李蓓的《光系列》,李勤的《贴身》,宁小莉的《浮红系列》、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和对材料的敏感。昔日生活的记忆被复制在瓷化或陶化的物品上,而被追忆的片片时光也就铭刻在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读懂的故事里,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无限美丽。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大陆陶艺家是如何学习、借鉴,如何摸索着前行的。他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陶艺材质、陶艺技术、陶艺手法、陶艺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同时,不断探索和研究陶艺与当代文化、当代生活的表现性关系,以及凸显针对性的形态面貌。无论从传统陶艺的功能性中脱离,还是利用综合媒材改变陶艺的固有定义,或是将“陶”隐于“艺”,以突出纯粹的视觉效果,所有这些探索性的实践都反映着正在进行着的艺术思考。
为促进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总结当代陶艺创作经验,展示当代陶艺发展状态,同时尽量客观地展现大陆当代陶艺的整体风貌,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次展览。应该说,展览所展示的并不能够容纳全部,但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兼顾的。我们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传达这样一种信念:大陆当代陶艺将以其开放性和建设性姿态,积极参与中华文化和艺术当代形态的建设,在充分尊重和把握媒介及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比古典陶艺更具审美表现力和激发力的当代形象。
http://www.newtaoyi.com/2009/show.php?fid-2-id-4493-page-5.shtml
 
 
资讯动态 展览回顾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网 这里是艺术自由创作的世外陶园 
电话:13522062798  13522070220  13671054751
驱车路线:从京通快速、到通燕高速宋庄出口,向北约3公里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对面,即钞氏兄弟工作室  备案号:京ICP备20009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