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艺术区就像一条断了线的珍珠项链,艺术机构、艺术家工作室就是散落在草场地村里的一粒粒珍珠。草场地艺术区除了有ABCD四块较大的艺术机构聚集的区域以外,还有很多知名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工作室隐藏在草场地村里。落户草场地的艺术机构除了瑞士著名的麦勒画廊,还有香格纳画廊、秀瓷画廊、空白空间、艺术通道、荔空间、前波画廊、泰康空间、现在画廊、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等等。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草场地能成今天的气候,是因为798的辐射,但这只能是一部分原因,却不是全部原因。早在1999年艾未未就把自己的工作室建在了草场地,2000年艾未未与戴汉志(Hans van Dijk, 1946-2002)、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于1999年共同创立的艺术文件仓库也迁址到了草场地,建筑由艾未未设计,石砖的浅灰色成为了艾未未以后设计艺术类建筑的主要标志性颜色。而文化人、艺术家开始搬入798工厂也是在2000年前后,所以草场地艺术区的历史几乎跟798一样早。798的名气,跟它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拆迁,艺术家们联合发起的一系列的798的生存策划有关,一个艺术区只有当它名声在外,具有了国际影响力,它才能真正得到它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虽然保护住了艺术区,但是却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艺术,此时,艺术不是被权力驱逐,而是被金钱驱逐。
草场地艺术区是低调而独立的,没有多少外来干扰,这里被认为是真正的纯粹的艺术区,只有真正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才会慕名前来。当然,它的“纯粹”有它的条件,它是离798最近的艺术区,但又比798安静,正因为它远离人群所以为了吸引专业观众,这里的艺术机构考虑的更多的就是如何完善自身,如何提高展览质量,草场地的空间做出的展览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有主题策划的,非常注重展览质量。
据初步了解,草场地艺术区的艺术家有三十多位,年龄层次以中年为主,主要是社会上一些有知名度和影响的成功艺术家如艾未未、曾梵志、何云昌、王庆松、王兴伟、邵译农、李松松、舒勇等,因为草场地工作室的设计和建造都很专业,租金都在每平米一元到两元之间,相对于其他艺术区来说比较贵了。年轻艺术家很少,一般都散租在老工厂和居民楼里,如里非雪、马永峰、吴承典、季怀等。
草场地艺术区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没有特定的边界和框框把自己束缚起来,它的松散使它更加自由和灵活,这是一种没有束缚的凝聚力,它保证着艺术的品质和纯粹。不知草场地,这个曾是王公贵族驰马狩猎的地方,它的浪漫还能持续多久。
(实习编辑:秦彩萍 编辑:杨佴旻)